第194节 (第1/3页)

加入书签

“为啥?”邹达良追问道。

“嗯……这里面涉及一些理论问题,我尽量用大白话给您解释哈。

从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分来看,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的主流观点认为:两个罪名的区别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自己的财产。

说的直白点,诈骗罪是以一定的欺诈手段对被害人进行洗脑,被害人受骗后自愿将财物交给骗子,即诈骗罪是被害人自愿将财物交给行为人占有、支配的犯罪;盗窃罪则是违反被害人意志,窃取财物的犯罪。

我个人认为,诈骗罪主要以欺骗的手段骗取财物,重点在骗上;盗窃罪通常以秘密手段窃取财物,重点在窃取上。

我给您打个比方,比如您在大街上遇到有人求助借用您手机打电话,您会怎么办?”方轶问道。

“打个电话花不了几个钱,用呗。”邹达良道。

“您会不会盯着他,会不会担心他把您手机拿走?”方轶追问道。

“嗯……肯定会。我又不认识他。”邹达良犹豫了下道。

“这就对啦,因为你们之间缺乏信任。

所以在正常的借用手机过程中,如果手机的出借方与借用方之间不存在信任关系,出借方出借手机后肯定会在一旁密切关注着手机的使用情况,以便及时收回手机。

如果借用人借着打电话之际,趁被害人不备,拿着手机偷偷溜走,离开现场,从而非法占有手机。那么借用人的行为就可能构成盗窃罪。

您儿子邹光的案情与上述情况不同。

邹光冒充帮助警察办案的工作人员,从而获得未成年人的信任,从未成年人手里骗得手机,然后又以种种理由使未成年人陷入错误认识,同意他带着手机离开现场,并在原地等待他回来返还手机。

从案件的整个过程来看,邹光获取被害人(未成年人)手机的主要方式是骗取而不是窃取,所以邹光的行为不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。

刑法上的占有与日常占有的概念不太一样。比如,邹光在借得手机后,将手机带离现场,被害人如果不加阻止,则应当认为手机的占有、支配关系已发生变化,被害人实际已因受骗而对财物做出错误处分。

就您儿子的案子而言,被害人将手机交给您儿子邹光,只是手机的交付行为,您儿子邹光将手机带离现场,被害人未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拦,此时才发生财物的处分行为。

本案是因邹光的欺骗行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高辣小说相关阅读: 肉身莲 蜕生 oc堆堆 【百妖谱】桃夭×百妖(np) 接稿合集(非常乱啥都有主gb) 美女与肥男 神仙堕凡,神主难逑(np.无CP) 【王者荣耀Ⅱ】你×饥渴的男英雄们 【苍霸】怀劫&&囚禁强制调教高h 【闲泽】铜雀春深(SP) 【琴新】小妈文学 【知妙】大建筑师只是想吃口饭 败海棠(SP训诫/狗血追妻) 结冥婚后生了个小鬼崽崽 六月九 【穹刃】未成年请勿饮用苏乐达 溅汁粉穴【炖肉短篇合集】 活着就为了勾引爸爸 惩罚女囚犯 (高H,SM) h泰勒·布莱恩 灵感囤放处!